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委员故事):推动两岸文化认同-我责无旁贷

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学术研究,2014年9月12日至10月2日,“圣裔丹青——孔子第七十八代裔孙孔维克人物画作品展”在台湾成功举办,共展出孔维克近年来创作的中国画精品100余幅。此次活动一度在岛内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海峡两岸三通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画展。

 “从2013年随山东文化经贸交流团赴台参加‘山东·台湾两岸书画交流笔会’算起,这已是我人生第四次踏上宝岛台湾的热土。”孔维克告诉记者,每一次,他都被海峡两岸隔不断的血脉渊源和民族亲情所深深感动。

作为孔子的第七十八代裔孙,孔维克个展内容涵盖了表现孔子及儒家思想题材和表现孙中山先生的巨制大作、古典笔墨小品、农村乡土作品以及少量速写、写生作品。“这对于推动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李奇茂、欧豪年、姜一涵等岛内艺术家的一致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子第七十九代嫡孙)、台湾美术教育家黄光男以及李锡奇、刘国松在观看展览后认为,其大作品的雄浑磅礴、系列小品的文情雅趣给台湾画坛带来一股新风。

期间,孔维克还应邀访问台湾师范大学,为美术系研究生班作了题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绘画》的学术讲座。“我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绘画的深刻影响开讲,针对美术生中普遍存在的‘重技法训练、轻文化修为’现象,倡导同学们一定要正确理解‘修养、修为与学画、创作的关系’,并结合自身从事美术教学、组织创作到成长为国画家的经历,讲授了创作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公车上书》、《孙中山先生在青岛》的整个过程,引起学生强烈共鸣。”

让孔维克最难忘也是内心最为之一振的是9月28日举行的台北祭孔大典。应台北市政府之邀,孔维克出席了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台北的祭孔大典规模不大,但却隆重壮观。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市民就集聚孔庙外等候,大街上人山人海,来自日本、韩国的使节身穿明朝服装,台湾政要都是长袍马褂。悼词基本固定,都是唱念,还略带山东口音。”孔维克说,国兴必重教,重教应尊师。在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提起尊师重教,自然就会联想起尊孔祭孔。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推动两岸文化认同,我责无旁贷。”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孔维克今年两会的建议是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他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在世界上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有利于海峡两岸文化认同和祖国的和平统一,还可以让老师这一神圣职业更好地传承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学思想,遏制行业不正之风。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中路3177号

版权所有 © 山东画院

鲁ICP备17024016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