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他明确定位:“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临沂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等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由此形成了“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是党政军民生死与共、党群干群水乳交融,是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进取。这既是沂蒙精神的创生之根、发展之本、文化之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足珍贵。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配合“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山东画院特举办“永远的沂蒙——山东省画院系统迎接二十大中国画作品展”,通过80余件反映沂蒙精神的中国画作品以及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多幅历史图片,带领观众一起回忆革命战争岁月,再现昔日的烽火硝烟,展示今日老区魅力,诠释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弘扬沂蒙精神的新时期含义。
自7月1日起,山东画院公众号也将每天推出一期沂蒙红色题材主题创作,并配合作者创作札记或解读文字,用美术作品讲好党史,让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新时代更好地解读和传播推广。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和三十余期微信推广,可以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紧贴年轻群体的审美习惯,借助跨媒体、多维度的展览方式和传播手段,使党史与艺术之美相互交融,打造新时代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用紧贴时代的艺术语言展现党史内容,不仅使红色文艺创作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同时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广大青少年的心里。
2022-07-11
《乡会图卷》是画家第一件独幅主题性美术创作。这幅白描“巨制”高21厘米,长1200厘米,创作于1984年,曾入选了“文革”后第一次全国美展“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江苏美术馆展出。
2022-07-11
一道曙光从天空照射下来,给厚重的蒙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也照到一对送别的年轻人身上。新婚的妻子为自己心爱的丈夫整理着上衣,微微低着头,泪水淌满脸颊,她深深地咬着嘴唇,没有出声,丈夫爱怜的看着自己的妻子,千言万语都在这默...
2022-07-11
促使我以山东革命老区具有标志性名山——沂蒙山及其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沂蒙山区柿子树景象为主要表现题材,是基于对革命老区人民通过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终于迎来了旧貌变新颜的历史机遇。
2022-07-08
《在希望的田野上》画面采用传统小青绿的山水画法并融合了西方 早期风景画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山东临沂地区农村建设的新风貌。作品 摆脱了以往大家熟知的山水画语言套路,真实地传达了画家对时代精神的 讴歌,并传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2022-07-08
在熙熙攘攘的腊月集市上,人同他们密不可分的物品交织延展成—片,脚下是那片被五千年文化滋养浸润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她的后代正在崛起,暖暖的色调让寒冷的腊月充满了吉祥,孩子手中那伸向高处的风车,正在召唤着春天的到来……
2022-07-06
我创作了《我送你们上前线》这幅历史题材作品。作品描绘了发生在鲁南战役期间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看似小,却含义丰富且生动,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当时的大环境与大环境下的人和事。
2022-07-05
“红嫂”是山东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典型妇女形象。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几易其稿。开始我们采用打破时空的手法,融合抬担架、救伤员、做军鞋、送军粮、识字班等场面于一体。觉得一稿不够典型,二稿就选择了三个典型情节:给伤员...
2022-07-04
画这幅大画,对我是一种笔力的锻炼、经验的积累,使我掌控大画的能力有所提高。这是从技法上考虑。从题材上,毕竟画重大题材是表现革命前辈一种英雄事迹,来弘扬他们的一种精神展示给后辈看,应该抱着这种心态。
2022-07-04
再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重温《唢呐声声》这幅作品创作的心路历程,仿佛昨日重现,思绪万千。199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美协确定举办山东省庆祝建党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下发了有关文件通知...
2022-07-04
以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为表现对象,以沂蒙老区所特有的“识字班”为题材,生动描绘了抗战时期沂蒙农村女性参加识字班上课的场景,从侧面记录了沂蒙大地上这群积极进取、奋发上进的巾帼英雄,通过重温红色文化经典歌颂了军民深情、生死与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