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完成的《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 化工程研究》于2015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这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共计20余万字,系统阐述了齐鲁文化在绘画领域数千年来的 壇变、演绎与呈现,山东中国画60年来的发展脉络,全国画派的发生、发展的分析及山东关于画派的各种话题,山东画家的整体风貌和代表性画家分析等,是一部学术含量高、图文并茂的艺术文集,为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理论框架具有创建性、创新性。
山东省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课题,于2011年着手调研、走访,向省社科规划办提交申请材料,2012年11月获准立项成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3年4月,课题在山东画院正式启动,会上成立了课题专家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5月、6月、9月、10月,课题专家小组分别召开了系列座谈会及写作调度会议。11月初课题完成初步撰写工作后,又向我省著名画家、理论家及艺术顾问广泛征求意见,对反馈意见反复讨论,数次细化、通稿,完善课题内容, 最终完成课题撰稿,并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是填补山东美术品牌建设空白的宏大文化工程,极具创新性, 不仅在山东美术史上,在齐鲁文化与其子系统关系的研究上,也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以往的课题往往落脚在一本书或者几篇论文上不同, 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是一项系统性的文化工程, 它既是齐鲁文化在绘画领域数千年来的壇变、演绎与呈现,又是将文化理念进行“动态化”运作与具体艺术实践相结合,推出“活态化文化标本” 的演示工程,是一项复合型的宏大文化工程。
《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全书由“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绪论”“推动形成’齐鲁画派’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国内画派研究的综述与评价” “'齐鲁画派'的文化渊源与创作特征” “20世纪以来山东中国画发展历程”“'齐鲁画派'的艺术价值取向”“'齐 鲁画派’代表画家与作品研究” “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的战略举措”等几个部分组成。
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发表,填补了全面系统研究山东中国画发展脉络及状态的空白,对山东美术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