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院院长常朝晖赴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博士班授课:“临摹、写生再到创作:如何探寻自我绘画道路”

2025年4月25日,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常朝晖为中国传媒大学2024级中国画博士班开展题为“临摹、写生再到创作:如何探寻自我绘画道路”的学术专题讲座。课程内容既丰富,又有理论深度,对于中国画创作实践有着极大指导意义。在互动提问环节,常朝晖院长回答了同学们关于专业创作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讲座之后,常朝晖院长在现场为同学们创作了六尺整张山水画作品 ,随后对同学们作品进行点评。常朝晖院长在整场讲座中不仅传授绘画技巧,更引发了大家对于绘画创作的深层思考,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常朝晖院长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常朝晖院长从中国文化和哲学角度进行阐述,从中国画的文脉出发,梳理不同时期画家的临摹、写生、创作作品,和大家探讨如何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发展和创新自己的作品,为未来的博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多时期画家作品赏析

常朝晖院长从传统中国画临摹进行深入分析,列举了不同时期画家作品进行讲解。同时,谈到对临、意临、创临、三个阶段的重要性。对临,理解临摹主旨,掌握其中古法。例如:石涛《对菊图》、张大千《拟石涛艺菊图》、巨然《秋山问道图》、王鉴《仿巨然山水》轴、倪瓒《紫芝山房图》、王时敏《仿倪山水》轴。意临,取其意韵,融入己法。例如: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黄宾虹临刘松年山水、黄宾虹临赵孟頫山水。创临,破茧成蝶,自成一家。例如:张大千《爱痕湖》、高剑父 《饮马渡关图》、关山月《绿色长城》。

常朝晖院长通过对临摹的三种方式进行解构,把临摹过程中关于构图、笔墨、色彩等重要问题进行逐一解析。他强调临摹需“古为今用”,即通过临摹领悟传统精神内涵,而非简单复制技法。通过主观能动性,在创作中融合传统精神与个人感受,实现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二、怎样把临摹转换到写生与创作中

常朝晖院长在谈到如何写生时,借用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篇,“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通过《收尽奇峰打草稿》这一写生观念来讲解并举例子分析作品风格特征。例如:明代画家龚贤,近现代画家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当代画家刘万鸣、卢禹舜、范扬等。常院长分析艺术家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作品,同时结合自己的写生作品逐一讲解。

讲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时,以黄宾虹先生写生观作为理念,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 进而展开讲授李可染先生的“苦学派” 以及可染先生的西学东渐的思想理念。而后,常朝晖院长将潘天寿先生的雁荡山写生作品和吴冠中、龙瑞诸位先生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写生过程中如何从广度与深度方面去观察自然界,在思维转化方面怎样把传统笔墨符号转化成当下笔墨形式,在不同地域环境写生中怎样达到自我炼化与累积分类,在思想立意、题材与构图、笔墨与技法的运用等方面如何借鉴前人的方法进行写生与创作。

三、如何将写生中提炼的符号语言运用到大尺幅创作中

常朝晖院长对画面构图形式、笔墨节奏、意境内涵等问题进行讲解。例如,倪瓒《容膝斋图》运用“三段式”画法,以简笔落画、大面留白,笔简意远,实属上品佳作。沈周《庐山高图》中则凭借想象与累积,将《东庄图》中的小景组合构图,形成“庐山之高”雄伟壮阔的山水画作品。石涛的《黄山图册》,多为单页水墨速写,描绘了黄山山峰的奇松与怪石。而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中确将《黄山图册》中的山峰、松树等元素进行拆解、重组,最终形成“奇峰交响”的史诗级长卷。陆俨少《峡江险水》系列,以奇峭磅礴的构图与姿势跌宕的笔墨,雄博酣畅的意境,壮烈倞愕的气势打动观者,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云起浪激的险景与美景之中。

常朝晖院长又结合自己的大型山水画创作进行讲解,主张作品展应借鉴西方绘画语言形式和色彩关系。例如油画、版画等多种绘画材质、语言来创作作品。强调一定要多画小幅创作,通过小幅创作中的语言构成来完善大幅创作中的构图样式、笔墨语言、意境内涵。同时,提出了作品一定要有格调,创作的意义是要体现出个人风格面貌。

四、现场创作

讲座结束后,常朝晖院长现场创作六尺山水画作品,同时,就同学们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朝晖院长依次解答,课堂学术氛围浓厚。常朝晖院长还把自己的多幅小尺寸写生作品展示给大家。在点评同学作品时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创作成果,同时也给大家提出了建议:在艺术审美上应具有时代性,在创作手法上应具有创新性,在语言表现中应具有多样性等。常朝晖院长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将个人艺术生涯中的宝贵经验与深厚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大家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背后的动机与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常朝晖作品欣赏   

常朝晖《个园》180×198cm

常朝晖《又见青绿》240×200cm

常朝晖《故宫御花园一角》180×90cm

常朝晖《万笏朝天》275×222cm

常朝晖《润苍黎》220×200cm

常朝晖《万世榴芳》180×96cm

常朝晖《春分》105×69cm

常朝晖《谷雨》105×69cm

常朝晖《芒种》105×69cm

常朝晖《夏至》105×69cm

常朝晖《大暑》105×69cm

常朝晖《处暑》105×69cm

常朝晖《立秋》105×69cm

教学示范现场

常朝晖院长教学示范现场

常朝晖院长教学现场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姜宝昌与同学们一起研讨并观看常朝晖院长教学示范

常朝晖院长现场示范作品

同学们与常朝晖院长合影留念

常朝晖简介

常朝晖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山东省政协常委

山东画院院长

一级美术师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韩国新罗大学博士生导师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中路3177号

版权所有 © 山东画院

鲁ICP备17024016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