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院专职艺术家推介——李晓辉

前 言

近年来,山东画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两创”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传承齐鲁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以当代创作语境回应时代命题,积极承担起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重要使命,大力加强美术精品创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在美术创作领域实现了自身新的飞跃与突破。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山东画院入选作品数量再创新高,画院13位专职画家5件作品入选,入选率达百分之四十,成绩斐然,持续保持在全国美术创作队伍的前列,为山东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亮丽一笔。

山东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持"守正创新"“精品立院”的发展理念,以精品创作凝聚文化力量,以学术创新引领艺术思潮,以开放姿态拓展国际影响,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齐鲁风格的美术创作高地,大力推动了山东美术事业蓬勃发展。

山东画院始终将创作和人才作为画院核心驱动力,着力构建一支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活力的专职艺术家队伍,他们深耕齐鲁文化沃土,在笔墨传承中熔铸时代精神,在艺术探索中彰显风采。为呈现山东画院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探索与成果,山东画院拟重磅推出"山东画院专职艺术家推介”系列报道,立体展现艺术家们在中国画、书法、油画、理论研究等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以期让更多人感受艺术家的艺术魅力,体悟山东画院的责任与担当。


 文章欣赏 

立象于真——从理论到创作实践的路径

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关系大抵有两种状态——要么如同“刀剑入鞘”,要么如同“剑拔弩张”。“刀剑入鞘”很好理解,理论匹配创作,和谐相处,互为哺益;“剑拔弩张”则处处反映着创作与理论研究的较劲状态,呈现一种竞争关系,比如艺术批评的存在,能使艺术创作者在前进中保持着清醒与敏锐,不断推陈出新,反过来,也促使艺术理论者加快紧跟的脚步,提出更犀利的观点。

作为一名画院的专职理论家,自己经常在这两种状态间切换,业余间从事艺术创作,某种程度上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经验样本。我一直认为,想要更深入地理解把脉当下的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家或艺术理论研究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如同史论的研究工作离不开挖掘第一手的论据材料,艺术工作者也有必要通过亲历创作实践,去以第一人称视角更客观地认知作品诞生的全部过程和价值判断,以求接近一个“真实”的艺术世界。“立象于真”是我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工作多年来总结出的心得,这里的“真”不是强调艺术作品里物象的写实,而是在还原创作过程的环节里,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感知、体悟和重新打量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个人看来,理论的文本经验应该由创作实践为内在支撑,使理论的发声更可信和完整,更深刻地理解画者的艺术情感和精神内涵,以实现艺术表达的一体两面。

基于画院研究工作的需要以及个人兴趣,我选取了山水画为表现对象,在有限的艺术创作里去实践理论上的某些观念。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门类,山水之思也同样是中国式审美思想的内核,虚实、有无化为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没有创作实践之前,我更认同“师造化”在前,“得心源”在后,是一个由客及主的二分逻辑关系,但仍不免质疑。从事实践创作之后,才进一步体悟了这个画论隐藏着大千世界的本质所在——“心物一体”,谈造化不离心源,谈心源不离造化——这使得在创作中对山水画的理论认知落到了实处。在跟随画院的几次采风写生中,也再次对“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两者不仅是探究造化和心源的关系,画中所及非自然的造化,更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化营造,也是一种山水寄情之下的精神之所。理论研究者每每深入到精神层面而不得时,创作实践反而会提供一个实验样本,出于亲历的经验,便可以进一步深入画论内部,验证自己的体察和判断,从这些创作实践中,发现中国画现代性转型和当代水墨语言实验的一些契机,反过来促进对当下艺术创作现状的反思。

总结起来,“立象于真”是我目前所秉持的研究和创作的方法论,“真”的价值在于你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艺术实践的参与者,对理论时代性的把握和校准储备了令人信服的依据,并且这有助于形成真诚的评价而非纸上谈兵,这也是一名美术理论研究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品质。

《机制及智性的芒刺——画院参与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入选《第六届全国画院作品展论坛文集》   2019年9月

《内美、叙新与纯粹的当代性创作——新时代背景下画院中国画创作品格与追求的思考》

入选《第七届全国画院作品展览论坛文集》   2021年11月

《探求画院新时代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突破之道——基于山东画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思考》

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作品展览论坛文集》   2023年4月

《中国画创作的当代性思维构建》

发表于《爱尚美术》   2023年1月

《写照乡野山水之道——读贾荣志山水画》

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2023年6月

《汉字艺术助力新时代艺术面貌呈现的内在逻辑》

发表于《人文天下》   2023年11月

《料得青山应似我——读常朝晖山水写生作品》

发表于《中华书画家》   2024年8月


 作品欣赏 

《芙蓉村写生》   33×28cm   2025年   纸本水墨  

《神仙居即景》  33×28cm   2025年   纸本水墨

《雁荡景色》  33×28cm  2025年   纸本水墨

《大基山小景》   65×35cm   2024年   纸本水墨

《楠溪江写生》   33×28cm   2025年   纸本水墨


 艺术家简介 

李晓辉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山东画院专职理论家

山东省中国画学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二级美术师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中路3177号

版权所有 © 山东画院

鲁ICP备17024016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125号